中国书画报2013年85期
有感于余光中改他翻译的《梵•高传》
八十余岁的余光中先生,在接受采访时说,他翻译的《梵•高传》二十年后再版时,他一看当时翻译得“太西化了”,一口气改了一万余处,他说他要改回中文的特色。他举例:把“事实上”改回“其实”。他说,“事实上”是“食洋不化、不中不西”的中文,中文本来该是“其实”。他怕记者不懂,专门举例说,你不能说“贾宝玉‘事实上’是爱林妹妹,应该说贾宝玉‘其实’是爱林妹妹”。他还举例说,比如中文的“一言难尽”,现在很多人会写成“用一句话恐怕是很难说清楚了”等等,这自然都是“食洋不化”……
我不能不佩服先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(‘其实’要不是先生这样解释,我也真觉不出‘事实上’的‘食洋不化’来)。在中国大陆,如果有人改二十年前的作品,恐怕一定要把“GDP、ECFA”什么的“改”进去,起码也要加几个“OK”什么的。
于是,我想起了法国有语言学家认为“语言的被攻克和国防的被攻克一样”,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同胞不这样想!
于是,我想起了我们的“中国画”,想起了中国画的同仁在西画“入侵”面前所表现出的麻木状态,恐怕很少有人会去想中国画的“其实”和“事实上”的差别在哪里,我们为什么缺少余光中先生这种文化的自信?这些年我们热衷于“打造”,我不知道这种文化的自信能不能打造出来。
放慢脚步,让灵魂跟上
有这样一则故事,说有个探险队请印第安人做向导,向导们在连续走了三天之后,一定要停一天休息,说为了“让灵魂跟上”。天哪,原来我们这些年来“快”出来的问题,是因为“灵魂”没有跟上!明代有一本幼儿启蒙读物叫《小儿语》,开始四句是“一切言动,都要安详,十差九错,只为慌张”,我想这“小儿语”与印第安人的“让灵魂跟上”可能出自人类同一个大智慧。
联系到画画,这些年我们画画快,用笔快,出成绩快,盼成名快,盼卖画来钱快……这个“快”字引出的毛病,我们叫做“浮躁”,没想到原来这“浮躁”是因为“灵魂”没跟上!难怪古人画论中反复说用笔要“沉”、要“重”、要“留”;还反复用什么“折钗股、锥划沙、屋漏痕”来比喻;难怪古人又说什么“人心不正,用笔无法”,这“人心”和用笔还真有关系!天哪,这些年我们崇尚的这个“快”字,致使我们“灵魂没跟上”,这“魂不附体”引出的偏差可就……
在某地铁站,见到人们脚步匆匆,顿生他们在追赶什么之问。心想,可怜的人们啊,那最后的终点都是一样的,何必如此去赶!
前年,自己因为“快”吃了大苦头——游泳上岸时不慎摔倒,跌了个脑血管出偏差,“灵魂”真的没跟上,去奈何桥畔来了个“一日游”,险些没回来!经过这样一个“严重警告”,才逼我体悟到了“放慢脚步”的道理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shb-china.com/epaper/index.php?r_id=506&p_id=5598&d_id=25248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