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国书画报》2013年第36期《艺苑往事之三》
“写生”与“写死”
中西绘画观念差异甚大,对写生态度也不尽相同。西法写生要选好角度,画家端坐而写,位置变化和光线变化,均受制约。曾有一则笑话,说一西画家选一角度画山,选了几天,才找到一个最佳角度,可惜前有一树相遮,便找人把树锯了去,方能画。亚明老师曾诙谐地说:如此写生,不是“写生”是“写死”!关于写生,亚老师尚有一更精彩的“段子”:有次大家赞某某画家人物画得肖似,像真人一样,亚明老师插嘴说:“不要说像真人,就是变成真人从画上走下来,目前我们正人多为患!”大家听了哄堂大笑,笑之余觉含义深刻。
上世纪50年代,傅抱石先生带江苏画院画家进行著名的“两万三千里”写生。在湖南写生时,大家各选位置坐定了便画,只有傅老山上山下地转,还不时掏出腰间的小酒壶呷一口,(傅老嗜酒,酒壶不离身)后在一山坡上,急急找纸要“写生”。同去的学生找了一香烟盒,傅老便翻过来在烟盒纸上来了个“鬼画符”。画完后,他便急急下山回宾馆,磨墨理纸,以这“鬼画符”的写生稿为基础画了起来。一时满纸烟云,这就是传世名作《芙蓉国里尽朝晖》!
无独有偶,潘天寿先生带学生去雁荡山写生时,在小龙湫瀑布,学生们也是各自找好位置认真“写生”了起来。只见潘老东转西转,就是不动笔,后来竟下到小溪底下,去翻看野花异卉。但回去之后,传世名作《雁荡山花》《小龙湫下一角》便问世了。
勿求脱太早
我师从陈大羽先生学画,老师帮助制定各阶段计划,读书、写字、临画、刻印,时间既久,难免跳入先生“樊篱”,作品貌似老师,自己很着急。有次和老师谈及此事,老师说勿求脱太早,并建议临吴昌硕、赵之谦,还可临汉印……
当时,有种理论叫“打进去”“打出来”;即下功夫,学其一家,“打”进门去,之后再下功夫博学多样,“打”出门来,正如少林功夫。理论容易理解,但现实却难。谈及当时很“红”的几家,不少人自西画入手,不必研习笔墨,而直接追求画面效果,老师也幽了一默,说这些人“聪明”,不需入门便可。
大约1978年,浙江举办潘天寿的个人展,我被潘老的笔墨所折服。当时站在展厅,深深感到潘天寿笔墨的震撼力,弄不懂具有什么样的智慧和功力才能画出这样具有扛鼎之力的线来。看到吴昌硕题语“天惊地怪见落笔”,确有天惊地怪之叹。后又见吴昌硕曾担心潘天寿“求脱太早”的文章,觉有开悟之感。风格是自然形成的,如有风格,何必去求,如无风格求也无用,求来之“脱”并非真脱。纵观美术史,有求脱而不脱者,有不求脱而脱者,有说不脱而实脱者,亦有说脱而实不脱者。
本文曾发表于《中国书画报》2013年第36期
http://www.shb-china.com/epaper/index.php?r_id=455&p_id=4922&d_id=22275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