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1号《中国书画报》发表了我的“中国美术观首先是中国的”一文,9月29号该报发表了署名“华砚斋”“这个基础课不能丢”的反驳我的文章。文章说我从“抵制文化艺术的中西融合出发,......反对中国画家画素描......甚至呼吁......取消素描基础课”,说这“不仅是错误,也是荒唐可笑的了”。文章说我的观点“在国画界有一定的代表性”,并给我戴了一顶“质疑、否定徐悲鸿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”的帽子,并说“真理毫无疑问的在徐悲鸿先生一边”云云。(我想,如果真的真理毫无疑问的在徐先生一边,那你还在这里啰嗦什么?一笑)
华文的论辩显得有些语无伦次:首先他说中国画的历史......早已证明了“素描,绝非西方艺术家的专利发明”,文章引用辞海关于素描的解释,说“中国画的白描其实就是素描”,并说中国古代石刻、武宗元的《朝元仙仗图》、赵孟坚的《白描水仙》(此画称为白描欠妥,在这里暂不细论)、以及八大、郑板桥、......所有使用单色水墨线条......的中国画作品,包括......芥子园画谱“均可视为广义的素描”云云,......真是你不说我倒还明白,你越说我越糊涂了!
请问,这是郭某人反对的那个“素描”吗?我要是反对这样的“素描”,你怎么好意思说我“抵制文化艺术的中西融合”而“不仅错误,也是荒唐可笑的”呢?......其实,素描这个概念,和它本身都是自海外泊来,用这个洋框框来套,结果套出这些笑话来。我倒是想问华先生,你是不是要告诉我,武宗元、赵孟坚、八大、郑板桥......(这样连四王、吴昌硕、齐白石.....)都是学素描出身的吧!如果是这样,那可真是“不仅是错误,也是荒唐可笑的了”。你为了证明自己,把我推向极端,不小心跌进自己设计的陷阱里。
假如这是“素描”,这正是我争取并坚持要中国画为基础的东西。其实不单是中国画,甚至所有美术领域,包括西画和设计类,甚至扩大到所有中国人(包括阁下在内),学习一点从“中国古代石刻...到芥子园”这些我们的先人所创造的可以独步世界画坛的经典,都益莫大焉!我想告诉你,本人不单是言者,在我主持的深圳大学艺术学院,硬是把素描课里塞进了白描甚至书法,这个学院的学子,由此获益匪浅;另外,我要求我的研究生,从进校门的第一天起,把在大学里学的西洋画知识“归零”!然后再开始我的课程,我的课程除了研习上述中国画的经典外,还要研习书法,还要读中国画论和四书五经,还要背诵唐诗宋词,我甚至给他们列出了中国经典的必读书目......毫无疑问,这些课程全部是“中国的”,我要他们补课,补中国经典的课!
接着华文话题一转,说“现代素描技法”是“科学规律和科学原理”,“古代中国画家没有完全清晰的发现、深刻的认识、准确的应用这些客观规律.....而西方画家不仅发现认识了它们,而且将其归纳、整理,.....并将素描设立为美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。”华的带着“现代”手套的左手狠狠地打在自己的右脸上——刚说完素描“绝非西方艺术家的专利”,还列举了从中国古代石刻到......芥子园画谱的中国画家的“素描创造”,接着就说“古代中国画家没有发现...认识...利用,而西方艺术家不仅发现认识了......”。我无法知道先生到底是正方还是反方,古代中国画家没有发现,那现代中国画家有没有发现呢?你倒是说句痛快话,到底素描是西方人的发明还是中国人的发明呢?!我们现在美术学院的学子们所学的“素描基础课”,到底是白描、单色水墨线条的“中国素描”(为了避免混淆,我这里暂且这样称呼)还是三大面五调子的“西洋素描”呢?
这里华文加了个“现代”这个含糊的时间概念,如果按华文以芥子园画谱为下限,大约画谱问世三百余年,流风至今未止,而按照八大、郑板桥等的“单色水墨线条”作品计算,至今我们的许多中国画家,也还在研究“单色水墨线条”的,这里的“现代”包不包括这些呢?至于,冠西式素描以“科学”的桂冠,潜台词是中国画不科学,(华文中只是没有明说),这是近百年来所有媚外批评者的一贯手法,我在这里不多评论。
接下来华文将我一“军”,说我“不懂远小近大、视平线、消失点.....并不影响素描的存在、价值与意义”,说我对素描采取“鸵鸟政策”云云。我有些纳闷,我和华先生不识,你怎么这么武断的说我不懂这些呢?在这里我郑重其事地告诉阁下——这点洋知识我还真知道一点,并且还要纠正你的错误——在西洋画领域,“远小近大......等”几点,那不叫“素描”,准确的说,这几个知识点应该在“透视学”里!
华先生心中不踏实,又来了一段“事实永远胜于雄辩”......说“徐悲鸿、蒋兆和.......等画家”,“恰恰是由于......学习了素描”才使他们画得“栩栩如生、形神兼备、超越古人”。毫无疑问,这里说的素描不是从中国古代石刻、壁画到芥子园画谱的“中国素描”,而是所谓的“远小近大”之类的“洋素描”,此素描非彼素描也!要说这些画家们,从洋素描处得益,洋素描技法使他们画得“栩栩如生......”确实如此,更有很多这样的追随者利用洋素描技法精细制作而屡屡参展和得奖,可至于是不是“超越古人”,那尚待商榷。就人物画而论,他们要和研习“中国素描”功夫的的张萱、周仿、武宗元、梁楷......相比,对于形的处理和制作功夫或许不输,但要论及艺术作品最最要紧的对“神”的把握,似乎还相差甚远!正如邹一桂所言:虽然西洋画“画宫室于墙壁,令人几欲走进,......但笔法全无,虽工亦匠,故不入画品”,检讨目前西洋画侵蚀中国画之弊端,恐怕难避开这个“匠”字,制作风盛,匠气充斥,“写意”被淡化甚至被淡出,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画坛有识之士之忧,真可谓“成也素描,败也素描”。
华先生爱兜圈子,结尾处又来一个“退一步说,即使素描是西方艺术家的发明创造”云云,(其实,你就痛痛快快地说“是”又何妨?)与华先生不同的是,我喜欢把话说明白。关于如何看待西洋画对中国画地侵蚀——这个关系到中国画发展前途的大问题,近百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,我希望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,更慎重一些,论证更严密一些。因为,我们离开自己的文化太久太久了,由于无知以至于不知道或者认识不到它的魅力,大家习惯于不太在乎自己的传统,而又习惯于太在乎西方的那些东西,更有把洋干爹当成亲爹的,我希望华先生不是这样的。
我在《中国美术观首先是中国的》文中摆明了自己的观点,希望先生费点时间读一读,如果能找我的原文读就更好,报上发表时编者删节太多,原文收在《首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坛文集》(中国书画报社 澳门书法家协会2010年4月版)里,我期望着有理有据、更深刻更有说服力的批评,真理越辨越明。
郭西元 十一月于深圳 木石山房
编辑先生:几次电话都没有打通。上文是对“华砚斋”批评我的文章的回复,请安排发一下。正如你们在发表我的文章时编者按中所说:文章“所提问题尖锐深刻,值得读者思考与讨论”,我期待着更深层次地讨论和批评,真理越辨越明,这对于中国画的发展十分重要。
另外,文章尽量不要过多删改,谢谢。
祝编安!
郭西元 于木石山房
本文曾刊于2010年第90期《中国书画报》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